現代台灣民眾的生活,不管是逛街購物、嚐美食,還是週休二日出門旅遊、聯誼聚會,都離不開商圈。經濟部商業司為了提供消費者更舒適、更便利的商圈環境,以「創意」、「文化」、「設計」等要素注入商圈整體營造,並逐步賦予商圈環境經營的美學意涵,創造商圈新生命。

 

台灣商圈的發展,與服務業的蓬勃息息相關。民國77年台灣服務業的產值首度佔GDP比重超過5成,意味著台灣從農業、工業邁向「商業服務島」。當時,經濟部商業司為了推動商業升級,促成中小型批發零售業的現代化、強化中小商舖的經營體質,取經日本商業集結和區域性商業資訊整合的經驗,在民國84年提出「商店街推動計畫」。

 

之後,商業司以商店街為基礎,透過改善商業環境輔導計畫,導入各項軟、硬體資源,陸續輔導全台老街、傳統市集的地方組織,將商圈獨特的經營理念與商業環境進行結合,發展成為「形象商圈」、「魅力商圈」及「品牌商圈」,希望透過凝聚地方組織經營共識、改善商業環境基礎設施,強化商圈的競爭力。

 

不過,隨著產業外移、大型商場崛起及消費者意識抬頭,以本地居民為消費主體或早期具產業優勢的商圈,也必須求新求變、維持競爭力,利用創意力、文化力、設計力的美學造街手法,將原本過時、老舊的商圈,轉型為具有文化深度、充滿創意感、消費環境便利舒適的觀光消費商圈,吸引外來客造訪,體驗商圈環境的美感氣氛,讓消費者在商圈購物也變成一種享受。

 

為此,商業司今年度配合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,推動「商圈優質環境改造計畫」,規劃由地方政府自行提案、執行商圈硬體建設、建置資通訊應用基礎硬體環境等改善措施,貼心地從消費者角度出發,引進國內外最新的商圈營造構想,替商圈更新改造環境,包括營造街道的文藝氣氛、增設街道家具、擺放公共藝術品、改善照明、規劃徒步區、運用科技通訊技術的自我導覽服務等,讓商圈換上一張「創意、文化」的美麗面孔,創造文化創意的附加價值,提升商圈環境美感,賦予商圈新的生命力,帶動商圈商機、活絡地方經濟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ur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